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Google 自 2010 年正式啟動無人駕駛汽車計劃以來,許多互聯網公司和汽車廠商也紛紛宣布了自動駕駛汽車的開發計劃,這一度令我們暢想在科幻大片中的炫酷場景能夠得以實現。
根據愛范兒報導,不過鑒於 Google 的無人駕駛汽車是一輛如此『卡哇伊』的汽車,它外表『呆萌』,車速也被限制 40 km/h,這注定了它只能在城區內進行簡單的運輸功能。
如今,Google 的無人駕駛汽車已經安全行駛了 70 萬英里,看起來情況不錯,但實際上這個龐大的專案也遇到了不少的阻礙與質疑。這讓我們對無人駕駛汽車心存疑慮:我們真的能夠完全相信它嗎?
技術問題
無人駕駛汽車的定義是:『透過車載傳感系統感知道路環境,自動規劃行車路線並控制車輛到達預定目標的智慧汽車』。
而其運行的核心是各種傳感器和 Google 的資料地圖。Google 的無人駕駛汽車,在車頂上使用了 64 束鐳射器,這些鐳射器會不停地旋轉來構造周遭環境的模型,而汽車的前後還裝有 4 個雷達測距。官方描述,雷達和傳感器配合能探測到距離汽車兩個足球場距離遠的位置的交通狀況。
傳感器獲得的資料會以每秒 1~2GB 的資料量反饋到 Google 的伺服器上,然後再從中挑選出最佳路線來指導汽車。
Google 表示這種透過雷達、傳感器、網路配合做出的運行方案至少能解決人們因為注意力分散或者操作失誤等原因引發的車禍,以及提高道路的利用率。
但基於 Google 的資料地圖工作的話,就難免會遭遇到地圖資料採集不完整,導致汽車無法及時對當下的路況作出自己的判斷。目前,Google 的無人駕駛汽車依然無法識別在路上的坑洞,甚至是丟失了沙井蓋的沙井也能成為『無人駕駛汽車殺手』。
地圖上的錯誤對於 Google 無人駕駛汽車來說是非常危險的,因為僅僅依靠傳感器和雷達,汽車本身無法準確識別路上的交通信號、交通標誌等重要因素,這些都依靠地圖。
對 Google 地圖的過度依賴,能引發一系列的問題,例如當一個紅綠燈未被 Google 地圖示記時,那麼它就會不可避免地發生闖紅燈的行為。再者,在無人駕駛汽車的『眼』中,交通標識,交警、行人,甚至是路上的石塊或紙團統統都只是一些模糊的像素而已,它無法對其進行識別,只能透過繞道而行的方式解決。
然而,Google 已經在無人駕駛汽車專案上投入了百億美元的資金,主要用於攻克技術問題。所以說,Google 表示以上提到的問題並不是技術瓶頸,只是 Google 的工程師還沒開始著手解決而已。
關鍵字: 花生網 科技報報 Google 無人駕駛 技術 車載傳感系統 智慧汽車 呆萌 地圖 科技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